关于偶像

40岁的男人不屑于谈论偶像。

但我无法否认他们曾经存在过。切.格瓦拉点亮了理想主义的明灯,梵高诉说着一个过分的自我,看见王阳明如流星般划过长夜,最后在加缪的荒谬世界中彻底觉醒:逻辑是对现实的扭曲。没有人可以用语言完备表达意识里的抽象概念。几乎一切的群体观念和固化价值判断都是不靠谱的。自我视角的感受和表达要有意义地多。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就在于此。从柏拉图到维特根斯坦,哲学没有本质层面的创新,只是变换视角后的表达,即横向的扩张,而不是纵向精进(没有数学工具)。他们一直思考着同一个存在,同一个意识。

所以永远不要考虑要康德 还是要黑格尔的问题。他们都只是真理的一个方面。认识到这一点,偶像被彻底架空了。因为你发现你的独立认知才是一切表达的来源。

哲学家最后厌倦了哲学,纷纷转行;我也俗套地研究起了纳斯达克和估值模型。这叫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