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原则下的道德
1 道德不应该有所谓的道德律。正如审美的标准不应统一一样。但道德的总体倾向就是崇高的品质。道德是自我塑造过程中形成的规则,根据价值观不同,有差异性。
2 道德源自审美,人们根据对于美的感受,塑造自我,从而需要道德,对自己的本能加以克制。最终满足的是自己的审美体验。
3 人们有不道德的自由。但介于道德的自发秩序属性,一个社会越自由,自我实现的追求越多,追求道德的人也就越多。
4 道德可能有利他属性,但利他不是目的,只是副产品。
5 道德评价本身是反道德的存在。有社会公认的道德律,实际上是以道德名义实行的道德绑架,比如“孝顺”。常常有人批评他人”自私”,也是一种道德绑架。不违反契约前提下的自私无可厚非。
6 社会可以崇尚道德,但不应规定道德。后者侵犯自由,反而阻碍真实道德的形成。
实际上,确实有道德是被动形成的。比如出于宗教敬畏,产生的道德。
这种有索求的道德,如果索求无法满足,还会保持么?压制本能的 不顺应人性的道德,是真实的道德么?
功利主义认为道德是为了社会共同的利益,立定的契约。
如果没有利益,是否就该毁约?
还有就是利维坦常见的道德绑架有什么道德 公益可言?
出于追求真实的道德的目的,出于对自发秩序的尊重,也许我们更应该探讨的是,自由原则下的 顺应人性的道德。
这就是我理解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