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意识 理性

道德,个体行为或心理对于本能的克制,并有利他的属性。是意识进化过程中一种社会化的产物。

道德优越感的存在可能就是人类社会化程度愈加深化的动力。

意识很难定义。引入信息论,复杂体系科学,会让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意识实际上是有机体与外界信息协同进化而涌现出的功能。由最初的应激性进化而来,以自我意识的涌现为标志。自我意识暗示着意识结构成型。语言符号(也许还有信息素一类广义的语言)则是意识诞生的标志,负责传导信息,它是生物社会化的工具。

区别于动物,人类意识具有知性和理性。知性是根据经验(想象也无法脱离经验),归纳粗糙的规律,预设命题,对人的整体感知进行的直观阐释,以提供人们日常的行为准则以及未来的可预测性。它具有模型化的特点。

一切的宗教都是知性的产物,它不脱离经验,又充满了无法证伪的命题。在理性发育之前,知性为了人们提供了玄学自洽的安全感。

理性和知性相比,多出了一个真伪判据,一个求导思维(总结规律)和积分思维(应用规律)。人们从而可以根据实验 经进行观察,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修正。

由于有了真伪判据 求导和积分思维,理性是一个反馈结构,具有积累性,持续发展性, 可预测性和应用性。

哲学 科学均为理性的产物。理性可以为人们提供逻辑自洽的安全感。

人工智能的出现暗示着理性有脱离生物体,单独存在的可能性。对于自洽的安全感的追求,玄学和理性具有同样功能。

真理,当然是相对真理: 一定认识水平下,人们对于客观存在及其属性的逻辑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