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相信人格形式上帝的存在,但仍然使用了神圣意志这个宗教色彩浓厚的词汇,指代那个无法形容的至高存在或观念。
请不要去翻阅圣经纠结神圣意志的能指,而是去尝试领悟它的所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理解意识的结构,找到问题的答案。
意识的派生性可以理解为想象力。那些你可以感受到的实在,被认为是现象界的组成。
现象界之外,那些不可感知的,是一片虚无么?如果是一片虚无,人类何以知道得越来越多呢?
正是因为意识能感受到实在的存在,作为相对存在的那些人类不能感受到的世界,被共轭地识别出来了。它们就像实数和虚数的关系一样。
那些未知的观念:因果律及其源头,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康德的物自体世界,尼采的绝对精神,彼岸,上帝,绝对真理。它们能指的观念在我们意识中的位置其实是一样的。
只是因为在不同观念模型中,有不同的所指而已。当你承认人类不是全知的,能力是有限的,客观实在之外还有存在的时候。这些观念就应该显现并被定义出来了。
永不满足的人类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因果律源头进行的追寻,成果颇丰,就像是相对真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这就是“求真”。求真得到的是一系列实在的、有预测能力的逻辑—相对真理。
天马行空的艺术家。无私守护着心爱女人的骑士。恪守欲望的清教徒。文艺复兴带来的启蒙。大宪章带来的王权收缩。则诠释着对美的追求。
求美,得到的是一系列的观念和理念。没有逻辑可言。显示了对不可知领域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