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源自对无穷的探索

现代文明被认为是发源于希腊文明(理性)和希伯来(基督教)文明。

希伯来文明多半是教会附会上去的–它只是通过历史叙事,构成的一条“实然”经验而已。

现实中,日本是多神论传统的国家,通过独立自主,也走在文明的前列。

欧洲也正是因为人性觉醒,反抗宗教,而逐步走向文明。

宗教是文明历程里,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仅此而已。文明的变量归根结底还是个体的自由意志。

实际上,对于积极虚无的感知,关键来自理性的发育。正是这样一个以求真为目的的认知系统,让我们逐渐发现了宗教的荒谬,权力的邪恶,现实世界的不完美,进而寻求对于世界万物更为完备的解释,和人与人之间更为美好的相处方式。

我们在很长时间内,都肯定无法用数学公式去描述积极虚无的本质。由某个先知提供一套形而上学的理论阐述它也不合适。

积极虚无需要依赖于不同个体 不同视角的表达,帮助人们去领悟,以不同路径斩获对于“神圣意志”的认识。

唯心领域,在积极虚无的范畴内,一旦有了确定的答案,就会潜在地打开潘多拉魔盒。

乌托邦就是一例。马克思的自由王国也是一例(实际上是一个必然王国)。把圣经吹得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它对于上帝有具体描述的事实。积极虚无-无穷属于不可直接感知的领域,不该以一个同质化的 缺乏自由和个性的 清晰的面目出现。

它们在本质层面的错误,就是给一个本应无穷的概念,加上了一个确定性的描述,庸俗化了积极虚无(无限坍塌为有限)。因此在实际效果上,他们产生了奴役,妨碍了自由。

唯心领域的非本质特性和人类固有的决定论思维之间的矛盾是这个现象的根源所在。前者是自由属性,后者则具有奴役属性。

目前看来,人类文明对于无穷的追求,仅能凭借自由的探索,让思潮在左右摇摆间,维持一个反脆弱的稳定状态逐步发展。

我们求真,但永远只能拥有相对真理。

我们求美,却永远不会知道天堂里的绚烂。

我们对于终极虚无的追求,追求的并非是明确目的,而是为了体验有限生命里能得到的纯粹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