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具有派生性,基于对于实在的反映之外,还可以记忆、联想和幻想。
意识这部分派生的结构和自我意识本身,就是我们直觉到的“心灵”或者“灵魂”。
笛卡尔心物二元论中就提出了心灵这个范畴的独立性,因为我们的直觉只能反映自身的存在,而无关身体的实在性。
基于意识的派生性,人类具备了推导能力,能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对未来有了有限的预测,并且产生了生命的终极追求–信仰。
同时,语言作为意识传达的工具,传递着信息,让人和人链接成社会,并因此演化出人文社科里的一切范畴:哲学 心理 社会 政治 伦理 宗教 历史。它们都有共同的意识属性,来自意识的派生。
人类文明就是是意识的产物。也是宇宙演变 生物进化的一部分。
笼统地认为世界是物质决定的,和世界具有普遍的联系一样,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但要认为世界是意识决定的。似乎又对不可感知和观察的存在,缺乏一个必要的交代。
人只能通过意识去观察实在和心灵。
实在,它包括了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之外的一切存在:河流 山川 太阳 恒星 生物。它们中的一部分是从宇宙最初的复杂体系中结构化出来的独立结构,因此具备本质,可以数学化。它们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或改变。这部分才是唯物的部分。
基于对实在的观察,我们利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数学为工具,学会了应用规律,发明人造物,满足我们的实用目的,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并推动文明进步。
心灵,包括自我意识以及意识的派生物。也许它有复杂的神经元结构做为物质基础,并由原始的生物本能演化而来。本质是生物与外界信息协同进化产生的一个复杂体系。这就是唯心的范畴。唯心的范畴缺乏本质,无法量化。
唯心唯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人造物。它们基于实在的物质基础,借由人类的意识总结出的规律,被人们发明到这个世界之中。他们既受物质世界规律的限制,由接受着人们观念的改造。
但是考虑到物质世界规律的客观稳定性,以及人类观念的更新和迭代速度,把人造物,归属到唯心范畴,也是合理的。人造物本来也是文明的一部分。没有意识的派生性,人造物也就根本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