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可以被计划么

这涉及到对于联想的研究。创新依赖于灵感,灵感来源于联想。

历史上熟知的联想带来的大发现

一个是砸向牛顿的苹果带来的万有引力的发现。二是梦境中贪吃蛇带来的苯环结构的发现。

休谟对于联想有三种分类:因果关系,时空相邻,相似联想。

心理学中对于创造力的测量是考察联想之后词汇语义距离的长短。(猫和狗的语义距离小于猫和混凝土)

联想的本质其实并无定论。

但是如果假设幻觉和梦境是联想的短路。那么其实联想过程根本不是受交感神经控制的过程。它应该和休谟的三种分类都没关系。不受控制,也就没有逻辑可言。

掌管联想的实际上是副交感神经。专注目的的思考无法带来联想。相反,联想和灵感很可能来自不经意的走神过程。

那些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很可能因为粗心和走神的习惯,被应试教育淘汰掉了。

这个特点又让我想到了复杂体系的自组织现象。

几乎在同一时间,我看到了openAI首席研究员的关于人类思维bug的相关言论:

“伟大不能被计划。”

“我们都是开放性进化的产物,而人类作为产物本身又创造了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们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人类根本性缺陷。即“单一的目标导向思维会阻碍创造力和创新”。

这对社会而言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不仅是机器算法,你会发现人类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但目标在我们处理重大事项时,有时反倒是无用的,无法帮我们实现创新。”

意义的分歧

肯定有人反对意义的宽泛化理解。

因为生活里,当我们说,没有意义的时候。大家都是听得懂的。说的是有或者没有,都不影响结果了。

这倒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当我们只考虑达成某个具体目的的时候,一部分存在的意义,被忽略掉了。

目的之于人,真是个值得仔细琢磨的概念。

意义的来源

人们看待事物,不管是精神的,还是实在的,都倾向于以因-果的方式呈现,实质上就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这种看问题的方式,是从最原始的应激性缓慢进化而来的。它让我们有能力将经验转化为规律或观念。提供对于未来的预测性,指导我们的行为。

如果我们觉得意义就是功能。那么经验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经验被提炼出规律或观念的时候,我们才认为被观察的对象是有意义的。

但实际上,那些我们通过观察,无法得出规律或观念的对象,我们倾向于以神秘主义的方式去理解,附会出意义。

或者常常以扭曲的的方式,解释现象和经验。即使我们清楚我们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

可见,意义并非指的是实际功能。意义是意识对经验的一个必然的加工过程。只要能感知,必然有意义。

如果真的认为这世界上有这么一个 没有 意义的存在,人们哪里会有求真的动力?

经验所及,思考所及。思考所及,皆有意义。我思故我在,存在必然有意义。存在是意识对于差异的感知。差异其是意义的来源。数学是差异的本质。很可能数学就是世界的本质。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哪些规律和观念其实是一种错觉或属于时代的局限?

现象学和虚无主义思潮,仅仅是站在这个角度,对现存的意义做出的一次问诘,波及到对于世俗生活的广泛的不信任。

要是他们真的是虚无,那么就不该存在这么一个概念,引起你们的好奇。

如果这世界上有没有意义的东西,你根本也就感知不到。也就不会出现在意识和语言中。

时间轴上,意识里存在的空白处,大约才是虚无之所在。0-2岁的记忆空白期,无梦的睡眠以及死亡。

这样看来,梦境可以理解为意识对于虚无的一种反抗吧?

—————-

如果真的认为这世界上有这么一个 没有 意义的存在,人们哪里会有求真的动力?

道家有这样的倾向,以抽象的思维方式,让原本抽象的事物更加抽象。

技术上,它是在否定差异和自我。没有出路可言。

——————–

既然差异是意义的来源。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定义自由。

自由是为了通过尊重和保障个体的差异,避免生命堕入虚无。

有限的自由

一部分存在主义者对于自由的理解,过于左了。

受制于于普朗克常数和能量最低原理,即使是看起来没有本质的精神领域,我相信仍然服从着某些我们尚不知道的因果律。

自由是存在的,可每一次选择都是有限的。自由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由,选择则是一定范围内的选择。

「概率论沉思录」我一直想看。我猜它最后会说,世界上没有概率,只有条件概率。

命运之所以看起来有无限可能。是因为在因缘际会之中,人与人的条件概率产生了乘法叠加,发生了干涉。

———————–

-普朗克常数和能量最低原理,在感知层面对我们的影响,大概就是神圣意志的暗示—求真和求美。

它也恰好应对了人们对于永恒的追求。准确来说,是我们的意识具有追求永恒的倾向。

人因此成了万物之灵。

存在主义其实是肯定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相容问题。​

存在主义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

存在先于本质。​本质是决定论的,自由意志的藏在存在之中。​

只有人才有存在。存在并无本质。

克尔凯郭尔主张信仰之跃。

加缪主张以体验对抗决定论带来的荒诞感。

海德格尔主张向死而生,以生命诠释存在。

你可以不选择存在主义的理解方式去理解人生。这也是自由的。

这大概就是自由意志并不普遍的原因。

突破固有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牢笼,才拥有自由意志。

道德律并不存在。善也并不先验。

在人的选择和行为之中,人才显现最后的本质。

人是否有自由,本来就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落实的行为。

存在即自由

萨特有个形象的比喻,“存在是什么?就是不渴而饮” 。

这里的潜台词就是,存在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不受你主观感觉左右,但是你却可以选择自由意志的表现。

而且行为是自由意志不可缺少的闭环部分。

———————————–

意识里观念的部分反映自我意识,是一个处于进化中的复杂系统。自由度高。无法用因果 逻辑去理解全部(只能从本能和欲望的演化角度去理解,而又依据人们的经验 理性而有不同)。

人的选择可能就是意识的一个自组织现象。价值观则在一次次的实践和感悟之后,涌现,成型。完成观念上的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