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验和虚无—尼采

最接近积极虚无的哲学概念,就是“超验”。

恰好,尼采也提到过 积极虚无主义和消极虚无主义,尼采侧重于价值观的重建和个性化。

说到底,这样的看法,也是哲学上对于无限的感知,因此尼采对现存的 确定的价值观牢笼—上帝进行了全盘否定。

同时尼采还反对理性,反对本质,厌恶决定论—他们的代表日神精神,提倡非理性的 自由的 直觉的 热情的酒神精神。显然他也对于超验的积极虚无着迷。

形而上学是理性的起点,无意外地受到了尼采的反对。从尼采开始,哲学不再以略显枯燥的形而上学的形式出现了。

其实哲学家们关注的东西从古到今变化都不大。只是表述不一样而已。价值和观念在喧嚣中,缓缓更新。无非就是解读以下范畴:

意识派生的–实在的,观念的-理性的,本质的-非本质的,自由的-必然的,非决定论的-决定论的,复杂的(混沌)-简单的。

它们既是客观世界里存在的属性,也在意识中得到了反映。

我能确定的是,价值观(观念)甚至比理性更加重要。因为它是先于理性而存在的,是自由意志的源头。

宗教和虚无

意识以语言为标志诞生之后,人开始了社会化进程。具备了推理能力。但仍然无法理解世界。那时,直接感受之外的世界,对于人而言就是虚无,并不区分积极还是消极。

彼时,理性尚未出现。出于对于安全感的追求,知性系统构筑了一套玄学叙事尝试解释这个世界。这就是宗教。

宗教就是意识对于积极虚无的原始的、抽象的理解。那时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有限,以致于宗教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可避免地包含了超验的幻想。即使到了现代,宗教仍然贪婪地解释着意识主导的唯心领域和客观实在决定的唯物领域。这样抽象地理解世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唯心领域没有本质,不可知论属性。不同的观念,产生不同的看法,并因此有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它只能以语言表达的。

唯心领域的追求,可以抽象为美。

唯物领域有本质,但无法穷尽,具有决定论属性。理性是唯物界的探索工具。形而上学,分离变量是必要的分析步骤。

最终,它是以逻辑形式表达的。具备预测功能。唯物领域的追求,可以抽象为真。

他们是终极虚无的方向,也是文明的归宿和进化的方向。

求真和求美,就是文明的信仰。也是自由意志的指南。在概念上,它们属于积极虚无的范畴,不应予以草率定义。

宗教并不等同于信仰。

1、宗教对于世界的解释经不起理性的推敲。信仰则因为积极虚无的属性,其内涵会一直处于丰富之中,是一个开放体系。

2、宗教对于积极虚无的解释,庸俗化了无穷。导致了无限变为有限的坍塌,会禁锢思想,妨碍了自由,并产生了奴役。信仰则激发着人们的自由意志,去探索新的可能。

3、宗教属于群体,由释经权实施精神控制。信仰则属于个体,自由意志都会经由人生,对于美和真,做出自己的诠释。

4、宗教在很长时间内是信仰的载体。但信仰并非必须依赖于宗教存在。文明离不开信仰。宗教多元化则是人们对所有的宗教打出的“呵呵”。

文明源自对无穷的探索

现代文明被认为是发源于希腊文明(理性)和希伯来(基督教)文明。

希伯来文明多半是教会附会上去的–它只是通过历史叙事,构成的一条“实然”经验而已。

现实中,日本是多神论传统的国家,通过独立自主,也走在文明的前列。

欧洲也正是因为人性觉醒,反抗宗教,而逐步走向文明。

宗教是文明历程里,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仅此而已。文明的变量归根结底还是个体的自由意志。

实际上,对于积极虚无的感知,关键来自理性的发育。正是这样一个以求真为目的的认知系统,让我们逐渐发现了宗教的荒谬,权力的邪恶,现实世界的不完美,进而寻求对于世界万物更为完备的解释,和人与人之间更为美好的相处方式。

我们在很长时间内,都肯定无法用数学公式去描述积极虚无的本质。由某个先知提供一套形而上学的理论阐述它也不合适。

积极虚无需要依赖于不同个体 不同视角的表达,帮助人们去领悟,以不同路径斩获对于“神圣意志”的认识。

唯心领域,在积极虚无的范畴内,一旦有了确定的答案,就会潜在地打开潘多拉魔盒。

乌托邦就是一例。马克思的自由王国也是一例(实际上是一个必然王国)。把圣经吹得天花乱坠,也改变不了它对于上帝有具体描述的事实。积极虚无-无穷属于不可直接感知的领域,不该以一个同质化的 缺乏自由和个性的 清晰的面目出现。

它们在本质层面的错误,就是给一个本应无穷的概念,加上了一个确定性的描述,庸俗化了积极虚无(无限坍塌为有限)。因此在实际效果上,他们产生了奴役,妨碍了自由。

唯心领域的非本质特性和人类固有的决定论思维之间的矛盾是这个现象的根源所在。前者是自由属性,后者则具有奴役属性。

目前看来,人类文明对于无穷的追求,仅能凭借自由的探索,让思潮在左右摇摆间,维持一个反脆弱的稳定状态逐步发展。

我们求真,但永远只能拥有相对真理。

我们求美,却永远不会知道天堂里的绚烂。

我们对于终极虚无的追求,追求的并非是明确目的,而是为了体验有限生命里能得到的纯粹愉悦。

虚无的错觉

意识的派生性,让一切的分类都至少是二元的。最基础的哲学分类,就是存在和虚无。

人类是以因果关系的模式追求意义的生物,存在是最先被感知到的意义范畴。

站在自我意识的角度划分,存在可以分为意识派生的,根植于人类欲望的唯心范畴,以及人类意识之外客观实在决定的唯物范畴。

当人们无法感知意义的时候,虚无被共轭地直觉到了。相对于存在,虚无是意识派生出来的一种“存在”状态。无法感知的原因,却有两种。

不在场时的空无,是一种消极的虚无。这就是哲学上的零。定义为消极虚无。它是真实意义上的无意义。或者说它是意义的原点。宇宙热寂是一种消极虚无,一切灰飞烟灭。对于无神论者而言,死亡是一种消极虚无,是意义的原点。那么对应的,生命必然是相对于这个原点而共轭出意义。人对于消极虚无的恐惧是一切的恐惧之源,并因此而追求意义和支配能力,以逃离消极虚无。宗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理性其实最终也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当体验到的存在,变量繁多以至找不到头绪,个体暂时无法使用因果关系去理解时,意义也是不显现的,人们因此产生另外一种虚无感。不同于消极虚无带给人的绝望,这种情况下伴随虚无感产生的有神秘感 好奇心和审美情绪。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形定义为积极虚无。它其实是哲学上的无穷或极限。

n/∞=0,任何存在在无穷面前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故而会体现虚无的错觉。这种积极虚无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对于这类神秘的 不可知的 神圣的 玄学的存在,抱有探索欲。

当人们感慨生命无意义时,要么他真的如道家一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0),让生命提前终结;要么是在以一种虚无主义的姿态正积极追寻生命的不可消解的意义(∞)。

绝对精神、上帝、绝对真理、善、美也在无穷范畴之内。这些概念显著的特征是,你明明可以藉由想象力和求知欲觉察到他们的存在,却无法用语言明确它们有什么定义。只能抽象阐述,且必然有争议。

正是这些积极虚无的存在,让人们有了谦卑的必要 ,并且产生了对于真理和美的无限追求。积极虚无是凌驾于”存在”之上的神圣范畴。它本身就有永恒之意。它孕育在意识的派生之中,引导着自由意志推动历史发展。

———————

意义从0到无穷,从消极虚无走向积极虚无,让文明成为一个矢量,具有方向性。

这也就是自由意志弱决定论属性的缘由。自由意志必然是受到这种规律制约的,我们的自由必然是有限范围内的自由。而不是全然地随机。

观念正确性的判据

既然语言没有本质,且没有严密演绎,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哪种说法更“对”?

1 价值观上匹配。最起码,你不能双标。否则你永远是对的。

2 不要背离人性。比如海瑞这样的 还有一个日记记录自己做的好事的全民偶像。

3 定义严密因为意识有实在和派生的区分,导致我们以定义为基础的分类至少是二元的。比如善(选择不做)-恶(选择做)。将来-现实。心灵-身体。这似乎是逻辑之外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问题。

哲学并非完全依靠因为所以的论证过程,一旦进行论证就必然陷入争论。

某种程度上看,建立在定义基础上的概念之间严密运行运行才是自洽的关键。这种思维本质是数学里的集合运算。

形而上学是必须的形式–产出概念之间运行的严丝合缝才是完美的体系。

亲自读一下“北大才子”刘军宁写的东西。你按照这个标准去判别,就很难把他的文章和理性或者文明扯上关系。

———————–

辩证法不能用于哲思。他有可能在复杂体系里得到一点发挥。用于定性判断。

形而上学包括集合运算。
集合运算有数理逻辑的本质。运算过程属于本质层面的范畴。
那么运算过程之外,定义和分类的过程,就是观念相关的、主观的过程。没有本质可言。 定义上如果闭合 完备,则是合理的。


对于党员来信的回复一则20240930

仅仅代表站长的看法

1 完全赞同对于中共政权合法性的否定。

实际上六四事件就是宣告其合法性的丧失和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破产。中国历史一直是极右和极左的互相演化中,停滞不前的。政权特征一直是极权。中共也只是以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出现的极权政权。和中国之前的历史并无差别。可以是认为极右势力的复辟。

什么是极权呢?世俗权力是占据社会资源(生产资料)。宗教权力是掌控信仰,实施精神控制。二者合一就是极权。政教合一是其典型形式。

2 这种极权的传统,让中国人干革命的时候,总想找一种确定性的观念,绝对正义为自己获得合法性。

即所谓的道统 法统。既然我们推崇自由,倡导民主,追求文明。

那么所有的确定的观念,都不该成为“道统”。因为这种道统只是精神控制的工具,是对超验的绝对真理的矮化。

纯粹的政治,只是社会划分税收的机制。而道统应有的正义是不言自明 ,独立于政治之外,以法律条款形式阐述的。

3 革命者 改革者,一旦声称自己的观念属于某种因果律武器,则必然陷入极权的陷阱。

我的个人看法是,应该对从历史中 从意识形态中,从宗教中寻求绝对真理的想法保持克制。

既然纯粹的政治是划分税收,划分利益的行为。

我们也应以养老金 医保这些利益端入手, 破除特权,争取自己的权利,逐步瓦解极权。

至于革命还是改革 ,无法预测。但先行规划是有意义的。

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民主政体,那么完全消灭我们的敌人中共并非是必需的条件。

作为民运,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自己也不应代表绝对真理和绝对正义。和我们博弈的另一方,他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牌桌上不能只有一方。这是避免革命走向极左失控并引发极右复辟所必需具备的警醒。

4 在政治领域,真理的内涵是,博弈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这个公约数是伴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所以社会思潮是以左右钟摆的形式不断演进的。

5 对于马克思的批判,有很多方式。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彻底否定人性(彻底地唯物),建立出来的社会学领域的形而上学体系。这在方法论上就十分可疑。

因为社会是唯心的 无本质 非决定论的 意识派生的范畴。脱离人性是任意一套决定论观点的潜在危险。

但其客观上调节了西方劳资矛盾,推动力文明世界对于福利的重视。

6 中国人不知道如何创新的重要原因在于对于历史经验的遵从,缺乏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

太多的历史学家参与了理论的论证,他们多半无法克制自己从经验中寻求规律的决定论思维。武断下结论,认为革命是一种必然。

可是历史从来就是对经验的突破。所以在我的文章中,我一直强调的问题是自我和自由意志。推崇个人英雄主义。

你们无需对党保持忠诚 ,只需忠于自我。这才是符合自由意志之下的忠诚的实现方式。